大数据时代靠数据说话。西双版纳空气质量全国最差的说法来自于公开的官方数据:
西双版纳官方对空气污染的解释是缅甸烧山。这锅在大数据面前根本甩不出去。3月31日,西双版纳空气质量指数,在全国个重点城市中,位居污染之首:而相邻版纳的泰国清莱清迈地区空气质量大部分好过版纳:
缅甸靠近版纳的景栋地区同期空气质量指数,比版纳高出一倍多:
被热带雨林覆盖的西双版纳被称为“北回归线上惟一的绿肺”,其生态修复能力强过北方不知多少倍。可以肯定,版纳的空气早晚很快会好起来,就象疫情早晚都会好转,但我不同意一碰到这种事就说“太阳会升起”、“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正能量满满的鸡汤,于生态和疫情都没卵用。我们现在需要的,是考虑问题的成因,反思自身。以避免更多、更重的伤害。追究空气污染的成因是专家的事。但我不太相信就是官方说的“境外烧山”那么简单。就如我不相信新冠肺炎来自于“华南海鲜”,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的病症,复杂的病因到现在人们也搞没明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人们不知节制的贪婪。版纳的雾霾也是一种肺炎,其中的病因不仅仅是人性中的贪,而且是已经不受阻遏地传播、扩散。先看个视频,这是昨天我上某个著名的山见到的:这些触目惊心的毁林画面可以解释成是既往造成的。那就看下面这棵刚刚围剥的大树,新新的茬口,这还有什么好辩解的?
这是一种普遍流行于云南各大茶产区的“创新技术”,名曰“围剥”或“环剥”,就是把树皮剥一圈,让树根汲取的养分不能向上输送,树就慢慢死去。这种死亡是个缓慢的过程,短则一两年,长则三年多。这让我想起了历史上那些惨无人道的酷刑,据说凌迟、活剥人皮能让人求死不能,三五天才死去,痛苦至极。对大树的酷刑还有下*、灌盐水以及火烧。弄死这些高大的杂树为的是让小茶树得到更多阳光和生长空间。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告诉我,这种方法绝对不是茶农们的创新,而是深谙法律的专业人士的“智慧”。这一招巧妙地规避了《森林法》的处罚,法律上对这种不是砍伐、未导致立即死亡的伤害最多是行*处罚,而两三年之后大树才死亡,更无法追责。上述视频和图片,发生地是集体林或农地,不是国有林,法律对它几乎没有办法,这是专业人士告诉我的,“报案也没用,没人管”。作恶得利、不受处罚,这种低成本甚至无成本的恶行迅速蔓延,几十上百万茶农半公开的毁林,让每县只有几百人的森林管护队伍无法应对,而森林公安等又由于经费、警力不足等原因(借口)力不从心。导致这种恶行几乎到了无法遏制的边缘。昨天我带朋友开车去茶山,沿途看到整座整座被砍得光溜溜、光秃秃的茶山,朋友很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这样呢?这不是他们自己生活的环境吗?这样的茶叶还是勐海味吗?”那一个个如雷贯耳的茶村,用一幢幢超大、超豪华的大宅、别墅显示着富得流油。一位学地质出身的专家朋友无比担忧地说:“这里的山体存在严重地质隐患,这么多沉重的建筑缺少科学规划和设计,当地*府不管?”前段时间,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提醒的文章《云南种茶毁林,比央视曝光的更触目惊心》,引起了当地社会各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