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鹿马登乡赤洒底村亩高山有机茶园里,上百人的采茶队伍在采摘今年第一季春茶。
近年来,怒江州立足当地山地资源,加快绿色生态建设,既夯实了生态保护的基础,又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长足进步。
怒江州泸水市鲁掌镇三河村村民蜜波四正在靠着本村的生态环境,在家门口赚钱。随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得到很好控制,这些年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很多鸟类都到村里栖息,这里因此成为户外鸟类拍摄者创作的基地。
这两年,三河村依托气候资源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采取“合作社+扶贫车间+基地+贫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了15个仿真鸟塘、个观鸟机位,还建起了三河村百鸟谷扶贫车间。
同样,给怒江州贫困群众带来生态效益的还有被群众称为“致富果”的草果。草果是一种非常适合怒江州自然环境生长的香料植物,植物本身能够稳固山坡坡体,结出的果实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进入春季,在泸水市上江镇丙奉村的村民们一大早便起来给草果林除草、施肥。种植草果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草果成为‘致富果’。村民种植草果收入比辛苦外出打工要高得多。透过无人机航拍的福贡县匹河乡至贡山县普拉底乡峡谷的镜头,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百里长的草果长廊,这条草果种植长廊已经成为“生态怒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种树兴果,盘活山林,极大改变了怒江多山缺地、有物缺钱的状况。在注重环境保护和发展生态经济的同时,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大变样,由过去单一的刨土为生,到开车跑运输、做生意、外出务工、旅游接待,再到发展绿色产业、特色种养殖业、林下经济、中药材,群众增收来源逐渐多样化,“环境保护是基础,生态经济‘一本万利’”。
这是专属于怒江人们乡村旅游的“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