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满希阿哆
欧光明:傈僳族,怒江泸水人,民族出版社编审。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傈僳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年5月,进入缅甸抗日的中国远征*作战失利后,日本侵略*得以从缅甸进入我国云南,很快占领了滇西怒江以西三万平方千米的国土,并且企图渡过怒江,占领昆明、重庆,以实现其南北会合、灭亡中国的目的。云南由中国抗战的主要战略后方,突然变成了生死攸关的抗战前线。滇西地区是傈僳族主要的分布区之一。这里世代聚居或散居着大量的傈僳族。其中龙陵县南部、保山县上江乡(后划归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泸水县、福贡县等地是傈僳族聚居区。在中华民族的危难面前,傈僳族人民与当地各族人民一道,迅速行动起来,以各种方式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反侵略斗争中,用生命和鲜血写下了爱国主义的历史篇章,最终在年1月光复了滇西的国土。
一、日*在傈僳族地区犯下的罪行
在滇西,日本侵略*所到之处,对各族人民大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投放细菌弹,制造无人区,甚至吃人肉,无恶不作。这里略述几例日寇在傈僳族地区犯下的滔天罪行,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日寇禽兽不如的罪恶行径。
年5月19日,日本侵略*八十余人窜至保山县上江乡(后划归泸水县)蛮云村栗柴坝怒江西岸渡口,向手无寸铁的等待渡江的从缅甸、泰国等地逃难回祖国的华侨和从腾冲、龙陵等沦陷区逃向内地的中国边境难民发难。日*先是在光天化日下强奸妇女,迫使数十名妇女投江自杀,然后架起机枪丧心病狂地扫射屠杀这些华侨和难民,有余人惨遭杀害,一时渡口西岸积尸成堆,血流成河,染红了怒江。这就是惨绝人寰的栗柴坝惨案栗柴坝惨案。[死亡人数见《栗柴坝抗日遇难同胞纪念碑序》,*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委员会、泸水县人民*府立(年8月15日)]。年农历一月十六日,日*第56师团联队之一股敌人窜犯上江乡丙贡大寨,在路上抢走哑巴陈文宝(15岁)捕来的一串鲜鱼,遭到反抗后,竟开枪打死了陈文宝。日*进寨后,奸污怀孕的杨阿敏(咪)及五三花等七人,将杨阿敏的侄子彭金灿砍成重伤,以为其已死亡后离开。这就是日*制造的丙贡屠杀惨案。年10月,日*杀害了预备二师派往怒江西岸的傈僳族农民侦察员祝兴贵和从古炭火抓来的傈僳族民夫11人。其中有女青年4人被日寇强奸后,又用刺刀捅入其阴道挑破肚腹,折磨至死。在练地乡赖茂村,汉族农民周洪顺和傈僳族农民杨启周两家在赖茂河边的老滩岩岩洞里躲避日*暴行,不幸被日*搜索发现后,灭绝人性的日寇竟用刺刀威逼周洪顺奸污自己19岁的亲生女周玉贞。杨启周忍无可忍,拿刀与敌人拼命,壮烈牺牲。同月,在拉腮王培村,日寇杀害了傈僳族68岁的普几张扒和其侄女光学付后,用大锅煮吃。12月17日,日寇洗劫鲁掌三寨后,抓民夫为其背运抢掠来的物品,当行至片马二道垭口时,日寇竟将20名傈僳族、傣族民夫集体处死。
日*还在灰坡山制造无人区,在片马投放细菌弹,纵火焚毁了鲁掌下寨、泸水设治局、蛮英街、河边寨等,共杀害我同胞人,致使人饥饿、病疫而死亡,造成怒江各族人民直接、间接经济损失达元。[中共怒江州委*史研究室编:《中共怒江地方史》,第一卷,第14页,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日寇在滇西和傈僳族地区犯下的累累罪行举不胜举,罄竹难书。日寇的暴行,激起了傈僳族人民的无比愤慨和强烈的爱国情感,纷纷奋起抗日,誓与祖国共存亡,以各种方式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
二、直面敌*的英勇战斗
日*侵入滇西后,傈僳族人民同滇西各族人民一道,迅速奋起抗战,他们或参加抗日游击队,或*民联合抗战,或人自为战、村自为战、村寨联战,誓死消灭侵略者。傈僳族青年们还要求地方当局加大抗日的组织力度,并举起了抗日的大旗。曾于年随*北上参加抗日战争,先后在湖北崇阳,江西铜陵、奉新、高安等地对日作战,任过少尉排长等职的傈僳族青年霜耐冬亲眼目睹日寇惨无人道地残害、屠杀中国人民后,亲笔给他的家乡福贡的设治局长孙模写了一封信说:“吾辈青年,应付使命,努力杀寇。本地青年分子,是否征调外出……灭绝日寇。”[中共怒江州委*史研究室编:《中共怒江地方史》第一卷,第12页。]霜耐冬后成长为福贡县第一个傈僳族*员。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府副州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在龙陵县,有一支由清一色的傈僳族人自发组建的抗日游击队。这支威震敌胆的傈僳族抗日武装,由傈僳族头人曹保祥任大队长,队员多为青壮年农民,共有人,作战十分勇猛。在曹保祥的领导下,抗日游击大队利用当地复杂的地形、茂密的原始森林,以强弩*箭为主要武器,三十多次英勇袭击日本侵略*,共歼灭日寇多人。[耿德铭著:《滇西抗战中的傈僳打法——记战绩显赫的龙陵傈僳族游击大队》,载《滇西抗战史证》,第74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傈僳族抗日游击大队武装,虽然先进武器不多,但是英勇善战的傈僳族队员,凭借自幼练就的能拉硬弩、百步穿杨、箭无虚发、“见血封喉”傈僳族在弩箭头上涂上用草乌加工而成的“朵”(*药),使敌人中箭后立即“封喉”而死。的本领射杀来犯的日寇,还设地弩、陷阱等猎杀敌人,使日寇防不胜防,心惊胆战。傈僳族抗日游击大队还多次配合兄弟游击队武装在平达一带打硬仗,其中在一次打援作战中,一股日*被友邻游击队围困在一个山洞里,傈僳族抗日游击队奉命在平河阻击救援之敌,使敌*不能通过平河及时增援,但由于武器弹药不足,傈僳族抗日游击大队损失惨重,牺牲了十多名队员。正由于傈僳族游游击队誓死抗击日*,保卫祖国,日*恼羞成怒,将傈僳族人居住的小平河、木城坡一带全部烧光[《德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四)》,“孔雀之乡网”,年5月25日。]
傈僳族抗日游击大队起初装备很差,传统的武器主要是带*的弩箭。年5月上旬的一个晚上,傈僳族抗日游击大队准备好数十根木棒,在木棒50厘米处用布扎好,又把队伍中“最先进”的武器铜帽枪、明火枪和弓箭扛上,百余人在孟戛镇街背后的山梁上设伏。待已经解散了的原潞西警备队队长李济宽就范,缴获了原警备队的武器,并让李为游击队提供粮秣,报知敌情。这样,这支傈僳族抗日游击大队才算有了几件像样的武器。[《滇西敌后*民抗战纪实》,载《云南文史资料》第25辑。转引自高翠莲:《云南各族人民与滇西抗战》,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3)。]
年8月,由潞西方向来的日*两百多人,为北攻*事重地平戛(今平达坝),先占领了海拔多米的安乐村西南要冲牛圈山,挖掘战壕,垒筑工事,附近村寨居民被迫纷纷赶着牲畜,携带粮食逃进深山密林避难。几天之后,日*二十多人的一个小分队进山扫荡,发现林中有炊烟升起,便用机枪、步枪扫射,曹氏一男一女中弹身亡。日*发现深山里避难的傈僳族妇女,欲当众强奸。就在这紧急时刻,从树林中“飕飕飕”地飞来许多*箭,禽兽不如的日寇应声倒地,迅即毙命。其他日*惊叫着慌忙逃跑。曹保祥和游击队员们从密林中钻出来,追杀拼命逃跑的*子;善于林中蹿跃疾驰的傈僳族游击队员拿出追捕麂子、野猪的本领对付*子,当*子们气喘吁吁跑了一阵子后,已等在前面隐蔽处的游击队员们,又一起迎面射敌,十多个*子连连倒毙,这支日*最终只跑脱三人。[耿德铭著:《滇西抗战中的傈僳打法——记战绩显赫的龙陵傈僳族游击大队》,载《滇西抗战史证》第74页,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年5月版。]
年冬的一个早晨,傈僳族抗日游击队员正在吃早饭,突然接到情报说,一小队日*下了山,顺岔河凹子南行后正要爬上马鹿塘,估计是要一直南下等养(今木城乡)日*营部。曹保祥一声令下,大家立即出发,埋伏在马鹿塘垭口两边的丛林之中。当12个*子走来,走近垭口弯道时,曹保祥大声命令“射箭!”雨点般的弩箭射向日寇,有7个*子尖叫着相继倒毙,曹保祥下令“停止射箭,抓活的!”队员们飞跃而上,活捉了5个*子。
第二天早晨,寻找失踪日*的一队*子在马鹿塘林中发现了一只日*皮鞋,断定失踪*子都死于傈僳族游击队之手了。从这天起,大股日*在这一地区连连扫荡,随处架起机枪胡乱扫射,而曹保祥率领的游击队已远道北上,至石洞河与*连河一带落脚,并开始偷袭东边平戛坝的敌人了。[耿德铭:《滇西抗战史证》,第78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傈僳族抗日游击队面对掌握大量先进武器的敌人,常以小规模偷袭、声东击西、打了就跑的战术。平戛是日*在怒江西岸的重要据点之一,第56师团联队主力常驻平戛坝子。游击队曾十多次北上平戛袭击日*,夺走步枪、机枪。第一次偷袭平戛河尾村日*时,众箭齐发,眼看一批*子被射中,游击队便迅速撤离了。
德宏莲山东棚样傈僳族寨得知日寇要来偷袭,头人召集大家,在刚做好的饭菜和酒中放了*药,然后装作害怕躲避到山上,一群日寇吃后全部被*死。[耿德铭:《滇西抗战中多民族战事考述》,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6期。]年10月间,一支两百多人的日本侵略*自腾冲北部向北进入泸水,准备增援盘踞在上江据点的日*。在途中日*抓住茶山寨的傈僳族农民祝老二,强迫他带路。祝老二机智地将日*诱进驻守在怒江东岸的中国正规*预备二师新村渡口江防部队的射击圈后逃离,使敌人死伤甚多,遭受沉重打击,狼狈向南溃逃,而江防部队则无一伤亡。这便是茶山寨阻击战。后来预备二师江防部队表扬了祝老二诱敌深入的机智勇敢行动,称赞他为*民合作抗日的有功之臣。
茶山寨狙击战后,傈僳族农民、福碧泸练民众自卫支队派到新村江防部队的侦察员茶根发扒奉江防部队之命跟踪向南溃逃的敌人。他发现敌人溃逃至六库以北的马掌河箐沟时开始结集。茶根发扒及时将这一情报告知预备二师,预备二师派出两个战斗连包围了马掌河箐沟里的敌人,在江防部队机炮的配合下,打得敌*“死伤甚多”,而江防部队仍无伤亡,官兵赞扬茶根发扒侦察有功,是抗日部队的“好参谋”。[李道生主编:《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二十辑摘编(上卷)》,第~页,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
年11月12日盘踞在丙贡乡观音山据点的敌人派出一队人马窜到练地乡烧、杀、抢掳。当敌*窜至傈僳族村寨马掌时,不见人影,只见有明显足迹去往村寨的后山,于是恼羞成怒的日本兵顺着脚印搜去。走在最前面的两个敌人来到夹槽山口时,突然落入了陷阱,并被雨点般落下的石块砸死,跟在后面的日本兵便不敢再往前搜。原来这陷阱是胡锭柱、胡金柱兄弟专为消灭敌人而设下的,设好后伪装好,并在陷阱的上方设置垒石墙,以过江龙藤控制,待敌人落入陷阱,砍断过江龙藤,垒石便会滚落砸向敌人。
傈僳族常用大弩*箭射杀日本*子,因此,日*特别害怕傈僳族人民从密林深处射出的*箭。在日寇第三次扫荡腾北时,傈僳族头目胡世荣、褚大妹扒“率领英勇的四马扑扒及善战的壮丁凹扒赛、密多帕等跟随正规部队参战,凹扒赛、密多帕等为国壮烈牺牲。阿维儿武、阿南普、黑得保等八人为预备二师做向导,由小路绕道至马面关时,与日寇遭遇,互战。日寇金钢司令被击毙(被阿维儿武用*箭射击而死)”。[杨子亮:《泸水抗日战事历见二则》,载《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二十辑摘编(上),第页。]年6月,一队日本兵窜至傈僳族胡椒林村抢掠,刮扒山拿出猎兽的大弩*箭,对准领头的日本兵射去,敌兵便倒地毙命,其他敌兵一个个拖枪而逃。[李道生、马秉坤:《泸水*民联合抗日战事纪实》,载李道生主编《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二十辑摘编(上卷),第~页,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
在疯狂的日寇面前,傈僳族人民沉着应战,还联村展开坚壁清野的活动,人畜进入深山丛林,粮食进洞入地,不让敌人得到粮秣,不替敌人当背夫、向导,伺隙消灭入侵之敌,一直坚持到滇西抗日大反攻的胜利。
三、全力支援抗战部队,作出巨大牺牲
傈僳族人民在拿起自卫武器在战场上英勇抗击日寇的同时,还竭尽全力肩负起为正规*抗战抢修公路,架设渡江溜索,修造渡江船只,运送粮秣弹药,帮助侦察、守望,引诱日*进入包围伏击圈,递送情报,充当向导,抬运、救护伤员重担,虽然他们自身的生活已十分贫困,但他们硬是节衣缩食,甚至倾其家产、献出生命来支援,服务正规部队抗战,为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牺牲和特殊贡献。
(一)援救远征*
傈僳族称抗日远征*为“恒诗买”或“中央买”。“恒”意为汉族,“诗”意为*色,“买”意为*队,“恒诗买”即为“穿*色衣服的汉族*队”;“中央买”即“中央的*队”。年5月,援缅抗日作战的远征*在缅甸战场受挫,伤亡惨重,尚存的有生力量大部绕道中缅边境退回云南。在这危难时刻,傈僳族人民毅然挺身肩负起了援救远征*的艰巨任务。他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至生命,接送溃退回国的远征*官兵。这里仅介绍远征*途经滇西傈僳族聚居区泸水县和福贡县时得到傈僳族人民全力救援的历史。
年6月至8月,中国远征*第五、六两*尚存的有生力量由缅甸北部中缅边境的野人山区,翻越高黎贡山进入泸水,东渡怒江回国休整。先后经过泸水境内的远征*约有2.5万人,其中约有1万人经六库渡口渡过,1.5万人从上江渡口渡过。据不完全的资料记载,仅泸水六库、鲁掌、登埂、卯照、大兴地五镇,即为远征*接送伤病员、运送*需粮秣共出民夫四千多名,支应部队积谷三千多石,私粮一千余石,柴薪16万斤,草料6万斤等,并增加渡口船筏、船工,加紧划渡,使部队能及时回到内地。[李道生整理:《怒江抗日战争大事记》,载《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二十辑(上卷),第页。]当时属于保山县的上江乡和练地乡的傈僳族人民亦积极投入到救援、接待远征*和归国华侨的艰巨任务中,付出也是巨大的,但是由于战乱,缺少相关支出记录,无法计算。这里仅简要介绍一例练地乡“棋木岭”“棋木岭”,傈僳语音译,意为山羚羊翘尾巴的地方。阳桥地的傈僳族同胞救援从缅甸归国迷路的远征*的历史情况。据笔者的调查和练地土司代办、福(贡)碧(江)泸(水)练(地)民众自卫支队练地大队队长杨子亮先生所撰《泸水抗日战事历见二则》[载李道生主编:《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第二十辑摘编(上卷),第~页。]记载:“由缅八莫返国之远征*某部一连之众,行至明光被敌扫荡,该部向高黎贡山逃避,迷路至抱儿山下,临万丈深渊,仅左侧有削避丈余,方可到达平地”,即练地棋木岭所属的阳桥地、傈僳族乌木八扒的家园。“该部队在岩下大声呼救,乌木八扒闻知,前往看视,知是本国部队,但语言不通,即报告杨庆芳杨庆芳系当时的练地土司。”,乌木八扒全家老小出动,并带领十余名傈僳族青壮年和杨庆芳派出的通汉语的翻译前去救援,他们“用藤索将该部全部吊上平地,并在阳桥地居住半月之久。该部队之粮秣食物均由乌木八扒家供给”,直到前来追杀该部队的日寇返回腾冲。后乌木八扒又带领数十名傈僳族青壮年护送该部队顺利东渡怒江。
在傈僳族聚居福贡县,年6月至10月,远征*第5*直属部队及96师共九千多名官兵,从缅北葡萄东南翻越高黎贡山,途经福贡回内地。福贡傈僳族人民“竭其庐而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救援、接送远征*。他们积极捐粮献盐、送肉送菜,不仅做好在县境内的接送工作,有的甚至翻越高黎贡山,克服猛兽、虫害、瘴气、疾病、*蛇的侵袭,到境外缅甸赤土坝救援远征*回国,然后护送东渡怒江,直至兰坪县曼兰邑。据不完全统计,福贡傈僳族及其他各族人民支援远征*大米斤,杂粮斤,食盐斤,柴薪斤(指十六两司马秤);组织民夫多人。[李道生整理:《怒江抗日战争大事记》,载《怒江州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第二十辑摘编(上卷),第页;福贡县地方志办公室编:《援救远征*——福贡人民援救抗日远征*》,第3页,内部资料。]福贡县傈僳族人民深明大义,应夫应粮,疲于奔波,忍受了万般疾苦,对此连当时的福贡设治局都“殊堪悯念”,“训令”“体恤”。[福贡县地方志办公室编:《援救远征*——福贡人民援救抗日远征*》,第21页,内部资料。]将九千多名抗日远征*官兵顺利送过怒江,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怒江水流急,鹅毛也沉底”,能渡船过江的地段很少。为了尽快将抗日远征*送过怒江,傈僳族人民又不分昼夜上山砍竹,剥篾片,编篾溜索和篾箩,架设过江溜索,特别增设陡溜数量,以加快运送速度。通常是在几条陡溜旁再设一条平溜,用来拉回由西岸溜到东岸的空篾箩。“每只篾箩捆有两个溜板,一次能从江西溜到江东,篾箩里一次能蹲四人,并在篾箩上拴有一股一直能拖到江东的长篾片,把人送到江东以后,再把空篾箩拉回到江西继续溜渡。”[福贡县地方志办公室编:《援救远征*——福贡人民援救抗日远征*》,第11页,内部资料。]起初通过溜索渡过滔滔怒江时,很多远征*官兵害怕会坠入江中而不敢过江,傈僳族群众便主动带他们溜渡过江。由于溜索使用频繁,会影响它的使用寿命,为了避免索断人亡的事故发生,傈僳族人民总是注意及时地更换溜索,这是一项很费时、费工而又费力的技术活。
据福贡县鲁哈娃村九十多岁的普阿者老人回忆:“他们无论运送*粮、架设篾溜,还是抬送*官伤兵、背运行李、枪支,都属义务,从未收取过分毫工钱。”[福贡县地方志办公室编:《援救远征*——福贡人民援救抗日远征*》,第26页,内部资料。另见《福贡县历史资料选辑》第二辑。]当时任福贡县章化乡副乡长兼联络向导员并负责该乡兵站接待任务的霜耐冬先生,后来在忆及援救抗日远征*时曾深情地说:“当时福贡全县民众不过万把人,人民很贫困,而此时又是青*不接的季节,但福贡人民不管有多大的困难,自己吞糠咽菜,想方设法,为八千人的归国部队提供粮食、酒肉、蔬菜等;还有数不清的民夫为归国部队接运物资。福贡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霜耐冬口述、宝山屹整理:《接待远征*归国部队》,载《援救远征*——福贡人民援救抗日远征*》,第63页,内部资料。]
傈僳族人民对抗日远征*的援救,为年滇西大反攻,消灭日本侵略*保存了重要的有生力量,为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心协力,全民抗战,夺取滇西抗战乃至全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做好抗日部队的坚强后盾
仅在滇西反攻战中,泸水一个县就投入民夫50万个工日为反攻部队服务。这里我们通过实例看看傈僳族群众是怎样做好前线抗战部队后勤保障工作的。据曾做过抗战部队后勤保障组织领导工作的杨约拿先生的记述,在年底至年2月一年多时间里,在部队先后两次进攻占领片马的日*过程中,先后就有一千多人次称戛傈僳族民众为部队运送粮秣、弹药,部队到哪里,这些运输队就到哪里;这些民众还“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修筑了排八—怒扒托王几—王马米—拿那米—水扒卡,直通高黎贡山分水岭尺必哥雪山垭口的进*人马大道”。年2月,两百多民工又“到雪山顶上挖雪,用十多天时间,在尺必哥雪山垭口上挖开了一条道路。3月初,新任的营长带领六百多官兵,从称戛民众修筑的大道上进*片马”,最终打败了日*,收复了片马。[杨约拿(傈僳文记述):《*民合作抗日收复片马历史纪零》,载李道生主编:《怒江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至第二十辑摘编(上卷),第~页。]
在支援正规部队作战中,很多傈僳族群众为祖国而英勇牺牲。从“泸水设治局卯照镇抗敌伤亡人民调查表”中,可以了解到一些抗战时期傈僳族人民为支援抗战部队所付出的生命牺牲。仅泸水县在抗战时期就有人,另有57人受伤。其中有很多人是傈僳族。抗日重要战场、新中国成立后才划归泸水县的原保山县上江乡和练地乡的支前伤亡民夫仅有5人计入泸水县的统计数字。这些仅仅是有名册登记的统计数字,未登记但已为祖国献身的烈士一定还有不少。
总之,傈僳族人民在滇西抗日斗争中,与各族人民一道,以直接对敌作战、援救抗日远征*、出钱出力做好前线抗战部队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等各种方式,投入到抗日救国的反侵略斗争中,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最终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特殊的贡献。
最后想特别指出的是,直到今天,日本*国主义的阴*仍未完全散去,全国各族人民应有足够的警惕;我们回顾傈僳族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卓越贡献,对于声讨日本*国主义者的罪恶,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各民族的相互了解与团结,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谨以此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