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贡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时代精神文明之花在福贡县城区易地扶贫搬 [复制链接]

1#

为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高质量推动安置点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精神风貌,自搬迁群众入住福贡县城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以来,福贡县秉承一切为搬迁群众服务的发展理念,切实抓好安置点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工作,本着“群众在哪里,精神文明建设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将形式多样有特色、内容实在、接地气的文明实践活动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有机融合、同步推进,切实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组建感恩宣讲团,开展感恩宣讲

成立由上帕镇*委*府、安置点管委会、社区工作人员组成的感恩宣讲团,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入户宣讲、每周一举行国旗下的宣讲、开展文体活动前宣讲等多种方式,结合福贡县发展变化、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变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宣讲,引导搬迁群众听*话、跟*走、感*恩,让“感恩共产*、感谢总书记”的情怀根植于群众心中。

成立社区文艺队,丰富文化生活

为进一步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安置点四个社区均组建了文艺队,上帕镇组织文艺队骨干学跳八套民族舞,包括包谷花、刮克等民族舞蹈,通过文艺队带动,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每晚19:00至21:00,福兴、碧福、润福、泽福社区的活动广场上热闹非凡,文艺队带领搬迁群众唱起欢乐的歌曲,跳起欢快的舞蹈。每天傍晚的广场舞已经成为福贡县城区安置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广场舞不仅拉近了干群关系,更提高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素养,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了精神文明建设。

开办扶志夜校,推进精神扶贫

为激发搬迁群众的内生动力,让搬迁群众主动摒弃“等靠要”思想,安置点四个社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办了扶志夜校,把夜校建成贫困群众“扶智、扶志”教育的重要基地,定期组织搬迁群众参加扶志夜校班学习,根据群众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培训主题,例如普通话培训、家用电器使用培训等,通过开展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培训,让搬迁群众在扶志夜校学到更多的知识,促进搬迁群众长心气、长志气,感恩奋进,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工作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和强大的助推力量,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营造良好的氛围。

成立基层组织,*群合力谋发展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基层组织建设,是把牢根本任务、履行好*治责任、把握好工作主线的必然要求,福贡县城安置点积极创新工作思路举措,科学设置安置点基层组织,在四个社区成立了*支部、工会、团委和妇委会,以*建带群建,确保搬迁群众在*的领导下,在群团组织的服务下,*员和群众齐心合力,共创更美好的明天。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居住环境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一档八条”标准,以“我服务、我快乐”的精神,手把手教授搬迁群众收纳物品、整理衣物等家庭内务整理,做好“四有五净一规范”家居内务管理提升工作,帮助搬迁群众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开展“扶贫暖心”行动,做实“加挂包楼”工作

福贡县城区安置点组建了扶贫暖心团,定期开展扶贫暖心行动,及时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在保持原帮扶责任人不脱钩的前提下,福贡县加强对安置点群众的结对帮扶工作,全县县直各部门、上帕镇*委*府干部职工每人加挂包楼两户搬迁户,定期深入结对户家中开展“扶贫暖心”行动,让搬迁群众感受到*和*府的关心关怀,助推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家园、适应新生活。

成立文明实践站,开展志愿服务

在安置点四个社区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支部书记为站长,统筹协调易地扶贫搬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工作,围绕群众的生产劳动和实际生活需要,成立*策宣讲、心理疏导、就业创业、卫生健康等志愿服务队,打通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

随着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有序推进,太阳能路灯、篮球场、公交车、冲水式公厕、农贸市场、露天停车位、幼儿园、社区卫生室、*群活动场所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文明和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正逐步创建,一户户贫困群众正式开启全新生活,一个个小康梦想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下一步,福贡县城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管委会将细化举措、压实责任,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的突出问题,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让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入搬迁户家中,深入搬迁群众心坎上,让精神文明之花在福贡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夺目绽放,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易地搬迁总体目标,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加速向前。

总编:李桂英

责编:刘叶

编辑:和云霞

投稿联系:

投稿邮箱: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