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要用什么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0224/4342832.html↑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极致星球」摄影活动特刊
文
星球研究所
本文包含图片66张,阅读约7分钟
年11月18日是星球研究所两周年,这一天我们在小程序发布了「极致星球」摄影活动(可点击蓝字进入)。一周过去,我们共计收到了位读者发来的作品。翻阅过程中恍若快速游览了这个星球的极致风景,意犹未尽。
我们认为有必要以一篇文章的形式将最终挑选出的66张作品刊发出来,让大家也可借此探索未知、一览河山。
「日出」
摄影圈流传这样一句名言:“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光,可以成就伟大的作品,黎明即起,光线开始展现魔力。
哀牢山南部,雾霭将歇,万亩梯田正染上金光。
▼读者
嘉楠,拍摄于云南省元阳县
再往北去,沙鲁里山脉以东的大雪山脉,众多米级山峰被阳光同时点燃。
▼读者
zeng,拍摄于四人同山顶
此刻,被誉为“蜀山之王”的贡嘎山主峰尖削冷峻,遗世独立。
▼读者
酣眠,拍摄于冷噶错
贡嘎山东部,海螺沟冰川融化形成的小溪蜿蜒曲折,正经过一小片红石滩。
▼读者
澍先生,拍摄于海螺沟
同时,牛背山上,月亮还没来得及隐去,东方的曙光便匆匆的来了。
▼读者
背包的小朱,拍摄于牛背山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纬度更高的*终于也沐浴在晨光中,踏秋的老牛如同漫步在丝滑的橙色地毯上。
▼读者
牧狼人,拍摄于*禾木村
再到日本的北国山区,看铁路桥连接河流两岸,听列车“轰隆轰隆”穿行于隧道、村舍、森林与雪原。
▼读者
鼎鼎,拍摄于日本福岛县大沼郡只见川铁路桥
「日升」
当太阳逐渐远离地平线,万物被照亮了。此刻的光不再跟我们捉迷藏,也不再害羞似的躲在云层后面,而是大胆不吝惜地传递光明和热量,让周围的事物都变得清晰无比。
雪后的祁连山,赤色丹霞与白雪层次分明,不由得让人想起儿时吃过的千层雪糕。
▼读者
吴其平,拍摄于祁连山
一路往南下,浸润在逐渐潮湿的空气里,爬上月亮山的山坡,听读者
牧羊犬自豪地讲:“这是我的家乡黔东南月亮山腹地的梯田,世代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同胞将丛山万岭开垦成了万亩良田,是贵州农耕文明的代表。”
▼读者
牧羊犬,拍摄于贵州月亮山
如果爬上月亮山对你来说太过容易,那徒步太白山呢?读者
Mr.Black气喘吁吁说到:“第一次负重走了20公里,实在没力气也想放弃了。但当站在至高点看云卷云舒,一片开阔,那些辛苦都是值得的。”
▼读者
Mr.Black,拍摄于陕西太白山
这段话也同样适用于登上华山的读者
冯磊。
▼读者
冯磊,拍摄于陕西华山
当脚步从第二级阶梯跃向第一级阶梯,海拔的攀升增加了徒步的难度,难测的天气将直接影响着前进的速度与可视的景观。等雾气散开,看到雪山的读者
曙暮光不禁感叹:“亲眼目睹了,才知道那种神圣与威严是真实存在的,是让人诚服的。”
▼读者
曙暮光,拍摄于四川海螺沟
有的人则想再近一些、再近一些,直到看清山的纹理、触摸山的质地。
▼读者
复兴一粟,拍摄于珠峰大本营
▼读者
老井,拍摄于贡嘎山徒步途中(注意图中的小人)
除此之外,远眺也不失为一种观山的方式,比如从高空俯瞰。读者
陈剑峰坐在飞机上拍下了这样一张照片并写道:“念青唐古拉山东南段峰岭相连、雪山如海,纯净的世界,壮美如诗画。”
▼读者
陈剑峰,拍摄于成都至林芝的飞机上
比如从城市远眺、从公路远眺、从峡谷远眺、从湖边远眺,既可结合前景远近呼应,又可保持距离开拓视野。
▼读者
崇德樂和,拍摄于*乌鲁木齐红山公园,远眺天山
▼读者
陶云明,拍摄于*独库公路,远眺天山
▼读者
山海SilenceW,拍摄于*安集海大峡谷,远眺天山
▼读者
ZinniaZhou,拍摄于瑞士卢塞恩湖,远眺皮拉图斯峰
途中再经历一场行程之外的邂逅,那便再好不过。就像读者
王茜Fiona因封路绕行偶遇拉姆拉错得出的结论:“不必焦虑,不用想把所有都安排得尽善尽美,突然做出的决定也可能导致惊喜。”
▼读者
王茜Fiona,拍摄于西藏山南拉姆拉错
相比于山的静态,水的动态仿佛有着唤醒万物的活力。可以滋养两株亭亭水中立的“连理枝”,可以润泽一方灿烂金*的河谷湿地,可以营造一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天堂。
▼读者
胡浩
▼读者
Carouse,拍摄于内蒙古乌兰布统草原
▼读者
LuXiangZhu,拍摄于西湖隐秀桥
万年前的泥石流堵塞河道所形成的堰塞湖反成仙境,彩叶植物绚烂胜花,碧水微澜,如同另一个世界。
▼读者
曾斐,拍摄于九寨沟五花海
偶有高差,水流倾泻而下,白色的浪花交错织结,“哗啦啦”在耳边唱响了歌。
▼读者
小马过河,拍摄于贵州*果树瀑布
源自贝加尔湖的安加拉河流经伊尔库茨克,是否飘着柔曼的轻纱?
▼读者
小糖,拍摄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
西伯利亚的寒风吹拂,温度开始降低,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产生了雪,南方的孩子
Ryan.韦说:“这,就是我向往的银装素裹的世界。”
▼读者
Ryan.韦
温度持续降低,雪粒在疾风中贴地飞行,被读者
吴邺霖形容为“如针扎的薄雾”。
▼读者
吴邺霖,拍摄于冰岛VIK
晶莹的冰洞内部可看清细密的纹理间还有岩石的碎屑,柔软的水体在此坚硬无比。
▼读者
Kent-子非鱼,拍摄于巴基斯坦乔戈里峰附近
树有根,万水亦有源。长江三源之北源楚玛尔河趟过可可西里的无边荒漠,断断续续、左突右进,最终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交汇。红色的河道穿过白色的雪,读者
刘夙培称之为“大地的血脉”。
▼读者
刘夙培,拍摄于可可西里
「日落」
*昏,是一天中阳光展现魔力的最后时刻,光线的颜色与角度变幻莫测,稍不注意,这样的色彩便消隐于即将到来的黑暗之中。但要是遇上了一双敏感的眼睛,夕阳绘制的美好图景便能被摄入相机,留作日后欣赏回味。
北极圈附近,太阳开始沉入地平线。这时,读者
潘潘潘小宇给我们讲了个故事:“去年十一月,日落时分的冰岛瓦特纳冰川。因为在黑沙滩停留久了些,我驾着吉姆尼一路狂飙也没能赶上事先报名的下午团。就在抓脑懊悔不已时,这位帅气又可爱的向导小哥向我发出了邀请,俩人组成的小队赶在日落前进入了这世界尽头般安静的清澈湛蓝中。途中小哥在前面带路,夕照使得前面的雪山变成了金色,我赶紧按下了快门。”
▼读者
潘潘潘小宇,拍摄于冰岛瓦特纳冰川
而读者
YinuoYu就没那么幸运了,裹紧外套有点泄气地说道:“在山顶被狂风吹了整整两个小时等来了日落,下山才发现有*大衣可以租。”
▼读者
YinuoYu,拍摄于*巴音布鲁克
从山上下来,再走近。处于亮部的景物,轮廓与细节清晰可见,太阳投下的阴影成为了照片里的暗部,层次分明,读者
PENNY-UP将其形容为“似乎是在电影中穿行一般”。
▼读者
PENNY-UP,拍摄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
▼读者
Bin,拍摄于*土高原
相比于偶然遇见、突然出现的风景,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更保险却也难度更高的做法,那就是——等,等一天、等一个月甚至等数年。
读者
石头鱼讲述了他的拍摄过程:“一大早就再次进入翡翠湖,从早上开始选择性拍摄,在午后就开车或走路去寻找不同视角的机位,一直到下午4点终于找寻到这一处。看似平整坚固的湖岸边其实暗藏陷阱,被夜晚低温冻得坚硬的盐层到了下午早已松软,行走时一不小心就会陷入盐泥中。随着太阳的西下,盐湖附近逐步有光影的出现,天空的云层也泛起淡淡的霞光。”
▼读者
石头鱼,拍摄于青海柴达木翡翠湖
精心策划的拍摄是对耐性和决心的挑战,因而作品更难得也更独特。
▼读者
zhufred,拍摄于贡嘎山
▼读者
苏铁,拍摄于四姑娘山
▼读者
娘小念,拍摄于尼泊尔鱼尾峰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纬度更低的缅甸阿马拉布拉古城太阳即将落下,行人们正匆忙经过横跨东塔曼湖的乌本桥,珍贵的柚木质桥身此刻被简化成了深色粗线条。
▼读者
林中响箭,拍摄于缅甸阿马拉布拉
在余晖倏尔远逝前,看已迫近海面的云层变成浓厚的橙色……
▼读者
大丶福,拍摄于马拉西亚沙巴州
「入夜」
夜已至,日光的魔力此时已全部消失,其他形式的光线悄然登场。万家灯火照亮繁忙的城市,闪烁的极光与星星指引着身处野外的探索者。
读者
小Z看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极光,如彩虹一般悬挂在天上。
▼读者
小Z,拍摄于俄罗斯泽沃勒沃
读者
刘晨Eason趴在贝加尔湖蓝色的冰面上,似乎要与之对话。
▼读者
刘晨Eason,拍摄于俄罗斯贝加尔湖
“夜色渐深,温度急剧下降,在狂风吹倒了相机后,云雾开始在山间聚集,星光也肆无忌惮的倾洒在高耸的贡嘎峰群上。雪山加上星空,是这世上最壮观的景象。”读者
美特斯匡葳说道,并紧紧扶住相机以防再次被吹倒。
▼读者
美特斯匡葳,拍摄于贡嘎
同样在忍受寒冷的,还有身处40冰川的读者
奎小涛,无数繁星照耀下,冰川的裂缝与纹路清晰可辨。
▼读者
奎小涛,拍摄于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40冰川
如果以上的地区条件都过于艰苦,去气候稍好的峨眉山不失为好选择,在云层的半遮半掩下仍可见银河悬挂。
▼读者
口O,拍摄于峨眉山
欣赏星空,要远离光污染,即远离城市。
于是,他们去到了冰山之父慕士塔格脚下,身临一种“荒芜的精致”;
▼读者
贾莎梓,拍摄于巴*慕士塔格
他们去到了澳大利亚Bombo海边的峡口,等待月升和银河共同出现;
▼读者
一镜收江南,拍摄于澳大利亚Bombo
他们去到了西藏阿里,“以这里的土林天然雕塑“鸟头”作为地景,竖幅拼接6张完成了这张大像素的星河桥照片”;他们走进半无人区,“在纯粹的星空下,忘记身体的寒冷,忘记时间。”
▼读者
姜曦三两,拍摄于西藏阿里札达县霞义沟(请将手机横屏观看)
▼读者
Gin.,拍摄于青海祁连县托勒附近(再横屏试试)
但大部分人总归还是要回到城市中去。自然之光退却了,人造的霓虹灯作为主角登场了。被称为“不夜城”的上海,华灯璀璨。
▼读者
·大山楂丸子·土豆爸,拍摄于上海
如若天气合适,青岛的平流雾如丝一般覆盖住了大部分高楼,留下浮山悬于雾气之上。
▼读者
Radiostar,拍摄于青岛
「万物」
至此,一天的光景已被我们悉数捕捉完毕。除此之外,这里还有读者的十多幅作品,我们将其归为了「万物」与「有情」,它们的主体可能是动物、是人物,甚或是一段记忆。
▼读者
Vam,拍摄于*
“春天就曾遇到的一只小鸭子,别的鸭子都拥在南岸等游人投喂,只有它,孤独地游在苍翠春水里,自顾自地潜进浮出,十分快活的样子。这会儿已是初冬,又见到,不知道还是不是那一只,孤独又快活地游在远远夕阳里。每次一头潜下去,我都猜不准它会从哪里冒出来。”
▼读者
秋虫,拍摄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同样有点孤单的还有这只帽带企鹅,“年在南极洲的边缘登陆时,天气不太好,乌云压顶,海面寂静,可能在酝酿一场暴风雪。我们远远地看着这些帽带企鹅和金图企鹅,屏息绕行。那一刻海平面波澜不惊,天地归一,只剩黑白两色对峙,仿佛入定。”
▼读者
李悦,拍摄于南极
与野生动物的相遇,如果不是在动物园,那便只能靠运气了。比如,抬头的一瞬间,或行走的过程中,这些不经安排的相遇构成了我们旅途中的“彩蛋”。
▼读者
芃芃其麦,拍摄于北京故宫
▼读者
曾祥安,拍摄于四川稻城亚丁
当然,拍摄时应尊重每一个生灵最真实的状态,就如读者
一诚YatShing后来所说的“当无人机准备返航的时候,发现地面有群准备回家的羊。慢慢把飞机靠近,羊群很害怕,我只好重新调整构图,等羊通过时再按下快门。”
▼读者
一诚YatShing
「有情」
人于环境中,常常有所思想,心有所动。此时的景便不止于景,而被发现、观察与理解,融进了人们的心中。
有时,我们“独自一人”,背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向着群山走去。
▼读者
芝麻,拍摄于四姑娘山
有时,我们“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转山、转寺,瞥见“薄雾下的小镇似有佛光笼罩,仿佛神灵庇佑。驱动着我保持善良,不要辜负这世间的美好。”
▼读者
Belle,拍摄于西藏扎什伦布寺
一条楼间巷道让游子“心窝被戳,失去洒脱,只因这里有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
▼读者
Z。
一条河隔开两个家,把童年永远留在了对岸,虽然从此老家不再回,“温暖的火炉”与“门口的大红灯笼”将成为过去,但却连起了我的人生。
▼读者
今晚的月色真美,拍摄于*河南岸
一个车站隔开了时空,“春节才过便踏上了去往北京的路,那时室外还在-20度左右,天很冷,多次劝父亲,外面冷,不要出来送我,父亲还是坚持送我一程。候车中,望向泛白的东方,拍下了照片。世事难料,年4月底,父亲旧病复发,病情急转直下,于7月初离世,不曾想,这是他最后一次送我,一别即诀别。每当我看到这照片,会想起他在的样子。”
▼读者
热河总督,拍摄于承德,图中亮点为通往北京的客车
有逝去便有新生,有离别亦有欢聚,有时你不能预见意外与明天哪个先来,只能珍惜今天的太阳和身边的人。
▼读者
等风的旗,拍摄于重庆洪崖洞
同时,大步往前走,突破自己的极限,即使被“大风吹成o侧翻”、被“冻成狗”也要硬撑到登顶,看见日出。
▼读者
大玉,拍摄于印度尼亚林贾尼火山
即使年近半百,也要鼓起勇气“为了寻梦心中的圣地,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读者
钟玲,拍摄于珠峰大本营
即使在罗布泊大峡谷里命悬一线,因为“任何风景都不在于目的地,目的地只是一个理由,是引导我们前行的由头,因为这个由头,我们要去寻找她,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领略沿途的景观。”
▼读者
赵登云,拍摄于罗布泊,徒步过程中因缺水几近陷入昏迷
行至于此,66张图片已展示完毕,感谢每一位读者对我们本次活动的支持,这些美丽的摄影作品来自于你,这些动人的故事来自于你,因为有你,这篇文章才得以诞生。
以下是我们的获奖读者名单,上划即可查看:
BelleBinCarouseGin.Kent-子非鱼LuxiangZhuMr.blackPENNY-UPRadiostarRyan.韦VamYinuoYuZ。zengzhufredZinniaZhou背包的小朱曾斐曾祥安陈剑峰崇德樂和大丶福·大山楂丸子·土豆爸大玉等风的旗鼎鼎冯磊复兴一粟酣眠胡浩嘉楠贾莎梓姜曦三两今晚的月色真美口O奎小涛老井李悦林中响箭刘晨Eason刘夙培美特斯匡葳牧狼人牧羊犬娘小念潘潘潘小宇芃芃其麦秋虫热河总督山海SilenceW石头鱼曙暮光澍先生苏铁陶云明王茜Fiona吴其平吴邺霖小Z小马过河小糖一诚YatShing一镜收江南赵登云芝麻钟玲
领奖请进入我们小程序-我的-联系客服并发送你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