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远近皆知的贫困户到小有名气的脱贫明星,在中交集团的帮扶下,她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工程公司,她把每一次承接项目当做带领同胞脱贫致富的好机会,带着乡亲们一起干。目前,村子里已先后有多人跟着她走出了大山,她说“一人富裕不算富,大家一起奔小康,才是真正的富裕”。掌声有请社会扶贫模范胡秀花为大家作报告,她的题目是《在脱贫路上感恩创业》。
在脱贫路上感恩创业
福贡县上帕镇珠明林村
胡秀花
大家好!我叫胡秀花,是福贡县上帕镇珠明林村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穷,上了小学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读过书了。我卖过菜、打过工、到工地上拌过砂灰水泥、做过农产品生意,只要能苦到钱,不管是多累的活我都去做。
年,我在工地上干活。老板因为找不到土方车运输泥土,工程停了下来。我正好认识一些货车司机,就想承包这个运输泥土的工程。我联系好货车后,找老板谈了我的想法,后来我拿到了这个工程。虽然利润低,又辛苦,但我觉得包工程可以赚钱,我开始学着怎么承包工程,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我的施工队参加建设了吉瓦图公路、贡山环城西路、美丽公路四工区建设。
一路走来,跌跌撞撞,因为经验不足、缺少资金,有时候不能按时结到工程款,我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来。看着工人们失望的眼睛,我不想再坚持下去了。我想“我就是个农民,文化也不高,做什么工程,还是老老实实种地吧”。
我回到了村子里。看着我们村那些种不出粮食的地,我抱头大哭了一场。
年的一天,我在村里的一块荒地上走着,想在哪里种点草莓,一个穿着灰色外衣的大哥来向我打听*莲长什么样子,我就跑去村里的一个*莲基地里找一棵来给他看,后来在交流中我才知道,他是中交集团三航局的领导李常智,他们集团挂联我们村,是来给我们找脱贫路子的。
这次偶遇,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当他了解到我以前当过工头,就问我愿不愿意到他们那里做工程。因为担心像以前那样不能及时结到工程款,我拒绝了他们。后来,李常智大哥多次来到村子里动员我,他说:“中交集团,是央企负责的企业,我们来这边就是干扶贫的,不会骗你们。”我最终答应先和他们去看看。
李常智和上帕镇的纪委书记带着我到昭通市巧家县中交集团的工地上进行了实地考察。这次考察,没让我花费一分钱,这也是我第一次坐飞机。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我们到了工地后,因为工程项目技术难度太大,我之前做的都是些小工程,无法承接这里的这个工程项目。
可是李大哥没有放弃,带着我又来到鲁甸县的工地上,拜托项目经理给我找一个合适的工程来做。看着他像父亲一样为我的事情忙前忙后,泪水在我眼里打转。
最终,在李大哥和项目经理的协调下,先让我试着做一个0方的挡墙工程。工程拿到了,可是我却发了愁,我一没钱,二没人,我能行吗?
回到村里,我到处动员,可是因为马上就要过阔时节了,大家不愿意去,后来村里的驻村干部帮我一起挨家挨户动员,最终我带着村里的9个人去了昭通。
一个月后,每人拿到至元不等的工资。当这个消息传到村里后,村里的人主动联系我,希望跟着我去昭通,就这样我的工程队从9人发展到40余人,最终我们按时完成了0方挡墙工程。
因为工程质量好,我获得了承包方的信任,如今我的工程也越来越多。年,我成立了福贡峰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施工队有两百多人,承接了云南、宁夏、广东多地的项目。年,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汽车。
我的日子慢慢变好,可是看着乡亲们生活穷困,我心里非常难过。一人富不是富,一起富才是富。我想让更多的乡亲们像我一样走出大山,改变贫困的命运。
我积极动员村里的人跟着我干,手把手的教他们,很多优秀的工友走向了管理岗位。为了激励工友,公司出钱奖励每一届“傈僳学堂”的优秀学员元。担心他们不习惯外地的饮食,我从福贡请了做饭的大姐到工地,让他们能吃上家乡的饭菜。
就这样,我一批一批带着大家干,很多人走出了大山,学到了新技能,有了稳定的收入,有的已经盖上了新房。看到工友们拿到工资后高兴的表情,更加坚定了我带着乡亲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子里甲村的和坡山,他带着自家养的鸡,来我家,他说:“和我干,赚了钱,家里的房子也盖了,家里也有存款了,生活越来越好了”。
脱贫攻坚改变了我,也改变了乡亲们。我相信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只要我们努力,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