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集团援建特色民族村寨建设(安居工程)
在脱贫攻坚的史诗画卷中,有一处笔触吸引人们驻足:云南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体脱贫,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
在助力“直过民族”脱贫的过程中,基层的扶贫干部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中有不少人来自央企。他们是怎么做的,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CTG
曾经的农村娃如今的扶贫干部
李鹏飞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帮扶滇川两省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工作队派驻福贡县的挂职干部。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考虑到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资源贫瘠短缺、致贫原因多元等原因,福贡县被描述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一点都不为过。然而,李鹏飞刚到福贡县,就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三峡集团援建布拉底村干布组特色民族村寨、安居房
福贡,地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腹地”,具有高山、峡谷、边疆、民族、直过等属性,全县57个村都属于贫困村,甚至绝大多数都是深度贫困村。而李鹏飞来自曾经的贫困县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地理环境和福贡县很相似:两侧山,中间江,山脚下密密麻麻建了房子。
三峡集团援建托坪村跨江吊桥
在李鹏飞的老家,人们怕漏穷,哪怕借钱也要修好房子。但福贡的一些乡亲却在争穷,因为穷才有房子。
CTG
我们是来发展的
工作中最难的,是把扶贫*策解释给老乡听。这一点是扶贫干部的共同感受。老一辈人全部生活都在寨子里。他们惦记的不是搬上楼房后生活质量的提升,而是“我的羊、我的猪、我的菜地、我家的祖坟”。这和家里的青壮年诉求截然不同,青年人想换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而未成年人往往要跟着老人一起生活,也要跟老人继续在老房子居住。
在子里甲村老乡漏出了开心的笑容
一次,李鹏飞入户走访去村小组,走了快两个小时的路,来到了一位大姐家。他对大姐说,咱们村已经脱贫了,您家也脱贫了。大姐却说这条小路没有修好,不算脱贫。李鹏飞又花了很长时间,给她讲户脱贫的5项指标和村出列的7项指标。但大姐就是盯着这条小路,认为这条小路没修好就不算脱贫。
匹河怒族乡沙瓦村入户核查与老乡交流
“那时候你很无奈,但在老乡的角度又可以理解。因为有了路,他们种植的草果、茶叶、核桃好卖了,能节省成本,生活也会便捷很多。”李鹏飞了解到,组里许多老乡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