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怒江中游,因怒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怒江州是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有长达.5千米的国界线。怒江州北接西藏自治区,东北临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靠丽江市,东南连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接保山市,*府驻泸水市六库镇。
怒江州总面积平方千米,人口52万,怒江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总人口的92.2%,其中傈僳族占51.6%。辖泸水市、福贡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两个县和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县。
怒江州是中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其中独龙族和怒族是怒江所特有的少数民族,怒江州是中国民族族别成分最多和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石月亮:
月亮山风景区位于福贡县利沙底乡怒江西岸。海拔在~米之间,风景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月亮山上有一个天然孔洞,宽32.7米,高60米,厚2米,当地傈僳族称此洞为“亚哈巴”(即石月亮),月亮山因此而得名。整个月亮山是由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地质景观。已发现景点30余处,有石月亮、嫦娥洞、卧虎峰、神娃峰、神指峰、万丈崖、一线天等著名景点。在月亮山还可以观碧罗雪山日出、怒江大峡谷远景及云海,还可观赏到名贵花卉和珍稀的旅游胜地。
独龙江:
独龙江发源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从迪布里地方流入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内上游称克劳洛河,到贡山境内与麻必洛河汇合后始称独龙江,为伊洛瓦底江三大源流之一的恩梅开江上游。在怒江州境内流程为80公里,流域平方公里,然后流入甸心多危石险礁,水势汹涌。较大的支流有:麻必洛河、担当洛河、布卡娃河、木切尔河、木林河、达塞洛河等。
藤篾桥:独龙江上的藤篾桥是一种构造别具民族特色的桥,是独龙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主活中创造的过江工具。独龙江发源于西藏伯舒拉岑雪山,上游叫种罗洛何,在与麻比洛河汇合以后,就叫独龙江了。这条江在我国境内总长多公里,独龙江流域山大眷深,海拔多米的高黎贡山和海拔多米的担当力卡山,峡峙于湍急的独龙江两岸,形成探迭的独龙江大峡谷。独龙江地处西南边唾,人烟稀少,交通和信息异常闭塞。解放前,独龙族只靠溜索和藤篾桥来往过江。解放以后,在*和*府的关怀下,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架起了6座钢索人马吊桥,但是整个独龙江地区至今还有很多座藤网桥横跨在江上,藤篾桥仍然是独龙族群众来来往往的重要交通工具。藤篾桥结构简单丽古老,但很有特色。它是用独龙江畔特有的藤竹编起的蔑索(现多为钢索),拴在两岸的树干或固定的木桩上,再用藤或竹蔑结成网,而后铺垫上两个字掌宽的金竹或龙竹,人从网中过江。建桥完工那天,附近村寨的独龙族群众,要着上传统的节日服装,在桥边围着筹火喝酒,击皮鼓,敲芒锣,唱歌跳舞,以示庆贺。抗英纪念碑:
片马抗英胜利纪念碑位于片马纪念馆右铡的一个小山头上,苍松翠柏之中,高高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丰碑。纪念碑由怒江特产的汉白玉石雕成,尖端是盾牌,底座像弓,象征着片马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碑中“片马抗英胜利的纪念碑”是由原中共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怒江时亲笔题下的。
怒江老乡
扫描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