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贡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车四恒兢兢业业投身民族文化30余载,享受
TUhjnbcbe - 2021/1/12 15:35:00
近日,记者获悉,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云南省年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人员颁证暨新设立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和省级博士后站授牌活动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的车四恒成为了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的优秀基层文化工作者,这份荣誉,对车四恒来说,是他痴情守候30余年,倾其大半辈子人生的心血,兢兢业业致力于原生态民族文化传承和再创新、再创作成果的最好证明。

今年54岁的车四恒,现任福贡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队长,国家一级演员。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傈僳族农民家庭,从小就喜爱本民族的歌舞。早在年,车四恒就开始组织村里同样爱好民族歌舞的年轻人,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经常到周边的乡村去演出和比赛。

在年一次偶然的演出中,车四恒的艺术天赋被县文化局发现,特招进入县文工队进行培养。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的他,用自己对民族歌舞的一腔热血,一边当演员一边学习创作,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不断的成长、成熟、成才。现如今,作为怒江原生态传统民族文化的创作权威专家,车四恒在二次艺术创作和传承工作上成就匪浅,几十年来,他先后创作了小品、快板、歌曲、舞剧、电视剧等多个节目剧,创作的节目先后获得了80多个奖项目,当被记者问及获得荣誉后的感受时,车四恒只是很谦逊地说:“对我个人来说,那是我以前做的事情,荣誉是对我的一种鼓励,激励我更好地向前。”

福贡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队长车四恒:这次我到省上领取了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证书,我的内心是非常激动的,这是国家对我从事文艺工作的这30多年来最大的肯定,我很感谢各级领导对我的关心、帮助、培养。 

在车四恒30多年的艺术生涯里,他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痛苦,其中,最让他感到遗憾的就是没有更加努力地保护好传统的民族文化,让它们逐一地丢失,找不到传承民族文化的年轻人也让他很揪心。

车四恒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祖先留下的东西,一根针都不能丢,无论条件怎么艰苦,就算退休,传承艺术的心永远不退。”怀揣着这样的初心,30多年来,福贡的田头地角、屋场村落都留下了车四恒足迹,只为收集那为数不多的传统调子、舞步和乐器的制作方法和民族文化元素。为了在民间传统文化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创新,车四恒呕心沥血,认真挖掘傈僳族、怒族等民族的文化传统,为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枝独秀不是春。车四恒深深地懂得,傈僳族、怒族传统文化要传承,更要通过培养孩子来发展。30年来,车四恒培训青年人才余人,指导民间艺人20余人,积极帮助10支乡村文艺队组建,他将自身的经历与技能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感染和引领更多人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弘扬中。不忘初心守望民族文化,艺无止境提炼技术精华,这就是车四恒毕生的追求。

福贡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队长车四恒:下一步,我将继续不忘初心,认真做好我们本民族原生态文化的传承工作,把这个民族文化放在心上,争取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

:*府特殊津贴制度是*中央、国务院关心爱护广大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享受国务院*府特殊津贴人员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骨干力量,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源:云南网记者马星星杨旭

“看这里看怒江”

扫描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车四恒兢兢业业投身民族文化30余载,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