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贡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石月之声middot福贡韵燕子洞
TUhjnbcbe - 2020/11/11 18:27:00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作者:叶世富

朗读:李燕娜


  


  早在孩提时代,我就听说过雪山燕子洞的神奇。那时听很多人讲,燕子洞里有铁锅、三脚架、蛇龙画像……,不知是真是假,说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且说得一个更比一个出神入化。从那时起,燕子洞成为我神往的圣地,想及早到那里目睹燕子洞的真面目,但久而久之都不能如愿,直到我六十八岁生日前夕才实现了我的这一夙愿,果真目睹了燕子洞的真情实况。为之,特提笔写此短文,以记下燕子洞的见闻。


  燕子洞位于我的家乡甲怒以东的碧罗雪山腹地——扎木干河谷。扎木干河谷距甲怒二十多公里地,海拔在米至米之间,要走整整十个小时山路才能到达,且山路崎岖艰险。


  公元二OO九年九月十五日清晨,我带着四名向导由家乡甲怒出发,朝东碧罗雪山深处挺进。山路崎岖,越走越艰险,渐渐进入悬崖峭壁小径,那小径可谓猴道鼠路,每向前走一步路都使人提心吊胆,随时都有失足坠入万丈深渊摔得粉身碎骨的可能,且每走一步路,都要冒一身大汗,并不时地喘着粗气。


  山草长得齐腰深,前面的山路被山草遮掩,很难看清脚下的路面,人只能高一脚,低一脚地踩着山草向前迈进。人刚走过山路,后面便留下山草倒伏的串串足印。傍晚七点多钟,我们才大汗淋漓地赶到过往行人宿营地——扎木干岩洞,在扎木干岩洞驻扎下来。


  那时,山上已进入*昏,夜幕徐徐降临,远山近岭蒙眬,时隐时现,忽明忽暗,渐渐消失在眼前。燕子洞在扎木干岩洞以东三、四公里处,再穿林过篝走两三个小时才能赶到。


  那时,正值深秋,碧罗雪山早已进入雨季,山雨绵绵,大有一串云雾一串山雨之感,山上数人难围,高耸入云的古林和山竹林覆盖,密密莽莽,密得难于挤身其内,地面被小雨浸得湿滑湿滑的,无一干燥之地,令人难以举步前行。


  十六日清早,天上下着绵绵细雨,云雾濛濛,远山近岭早已躲藏到云雾之中。我跟随向导,踏着向导新开劈的山路,穿行在古木和山竹林之中,朝燕子洞的方向走去。


  古木林和山竹里透不进丝丝阳光,显得灰暗幽深。我步步紧跟向导,又穿过一片古木林和山竹林,向导说再走半里地就到燕子洞了。向导熟练地砍着挡路的小树和山竹,不停地把我引向东去。


  东去,东去,再东去,快到燕子洞了,最后向导把我引入一座悬崖峭壁。那座峭壁,陡如城墙,深不可测,宽有百丈有余,脚下山风徐徐,惊心动魄,我一步入那座峭壁,不知怎的,面前一阵发黑,心慌意乱,头昏目眩,心惊肉跳,浑身颤抖,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只好直挺挺地站在原地,望着面前的峭壁发愁。


  此刻,向导看出我在惊慌,连忙把我往后拖去一大截,心境才顿时平静下来。此刻,我才意识到,我的手脚已变质,远不及当地人,不禁为之内疚起来。而向导们呢?他们一个个神抖抖的,在峭壁上来去自如,连蹦带跳也毫无惊心之感。


  他们干起活路和走起山路来,比我强得多,高大得多,而我呢?比起他们来,渺小得多,无能得多!如此说来,此次扎木干之行,已与燕子洞无缘了,我只好顺原路返回宿营地——扎木干岩洞休息。


  应该说,此次扎木干之行,我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尽管如此,虽我不是好汉,但我仍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河心不死”之雄心,有朝一日,我非进燕子洞不可。


  同年十二月八日,我又一次来到扎木干河谷。此次扎木干之行,眼前已是另一番景象了,先前绿荫覆盖的古木林和山竹林,此刻已换上了红绿交映的时装,层林尽染,有几分诗情画意,水光山色,让人目不睱接,特别那雪染的枫叶,红如火焰,令人陶醉。


  再则,此次扎木干之行,天明气清,站在扎木干岩洞的岩上,举目远眺,近处的腊乃禾、梅腊多、甲涛山峰和远处戛日贡山峰全收眼底,雄奇险秀,山上已下了冬雪,白雪皑皑,山巅上银装素裹,座座山峰像白衣使者,耸立在太空,与蓝天比美。如此说来,此次到燕子洞,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此次带我旅行的向导,很熟知山上的地形地貌,哪怕是一棵小树,他都能道出真情实况来。


  


  此刻,已是初冬,晚上,山风袭人,难以入睡。我和两个向导,烧一堆篝火,围坐在篝火的四周,边取暖,边闲谈起来。言谈本无一话题,漫无边际地漫谈,但万变不离其宗,无形之中,燕子洞自然成为我们言谈的话题。


  向导介绍说,山上有三个燕子洞,一个洞在山头上,两个洞在半山腰,问我先到哪个洞,我答先到山头燕子洞。谈至于此,已是深夜,三个人都困了,挤成一堆,在岩洞里找个地方躺下,呼呼入睡了。


  翌日清早,我跟随向导,由扎木干岩洞向东拐过一道深箐,再取道北上,朝上头燕子洞的方向走去。


  


  此行如同登天,燕子洞好似在天上,我在地下。我顺沿生火山山梁青云直上,朝蓝天白云相接之处登去。每向上登一步,喘一口粗气,豆大的汗珠不时从额头上往下滚落,汗水浸透了我的衣襟,浑身变得湿淋淋的。我拭去脸上的汗水,喘着粗气,不停地向上攀登,向上,再向上,来到生火山上。


  一到生火山上,气象万千,天地为之开阔起来,东面那碧罗雪山连绵起伏的山峰和西面那巍峨雄壮的戛日贡横断山脉全然展现在眼前,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面对秀丽的水光山色,我举起摄像机相继拍下扎阿康岩峰,戛日贡山峰迷人的雪景,目视群山的石菩萨和披苔挂藓的栎树等三张风光照。


  刚拍完风光照,向导又来个东拐,绕过一道深箐,引我来到当年怒人狩猎地山兽群居岩洞——山兽大礼堂西侧的一座山梁。


  此山梁更显陡峭,草木不生,上无攀援的山草,下无依身的树木,行路更加艰险。站在山梁俯瞰,山风徐徐、万丈深渊,使人毛骨悚然,心惊肉跳。由此,顺沿山梁北上爬行四、五十丈,便到山头燕子洞。


  山头燕子洞在一山箐顶端,被一堵峭壁挡住去路,只有搭桥爬梯,才能进入山头燕子洞。向导很快从远处砍来数根木头,剥出毛竹篾子,扎成木梯,搭在峭壁上,我步步上爬木梯,进入山头燕子洞。


  山头燕子洞,南北座向,北为山头,南为洞口,洞口宽五尺、高六尺,洞深二十一丈有余,洞内阴森,漆黑一团。我头戴矿灯,进入洞内,见洞分左右两小洞,左洞浅,右洞深,左洞有十多尊乳石生成的怪像,似若罗汉,立地而起;右洞空无一物,只见地上有数根扑打燕子的竹鞭,尚无燕子,又无燕窝。


  我拍了数张乳石生成的怪石像,便匆匆走出洞外。走出山头燕子洞,顺沿山梁南下,再拐原路向西,行至深箐。一到深箐,直拐南下,砍去挡路木竹,南行莫约两、三公里,再往东拐,朝东行一公里有余,便到西山腰燕子洞——依玛此窟。


  西山腰燕子洞也是南北座向,北为山坡、山坡上长着树木和山竹,南为洞口,洞口莫约宽一丈,高七、八尺,洞深六十七丈,其内流淌着一股腿粗的溪流,流水潺潺,其声若铃佩环,叮咚作响,顺沿溪流步入洞内,其洞北高南低,犹如爬坡,洞内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洞外明亮的矿灯,进入洞内便变得微弱起来,若明若暗,借助微弱灯光,钻进深洞,直至终端,空气稀簿,呼吸困难,挤身其内,步履艰难,弯腰躬背,才能行走。


  洞内阴森,空荡无物,唯有石壁上乳石生成的各样怪物以及扑打燕子搭就的横七竖八的独木桥。下午二时我步入洞内,下午四时才走出洞外,洞内整整行走了二小时。


  十日早晨,我又跟随向导,从扎木干岩洞绕过一道深箐,拐朝南,来到扎木干河边,踩着河上横躺的古木作桥来到南岸,再从南岸拐朝东,顺沿弯曲的扎木干河南岸向东山腰燕子洞进发。

一路上,古木苍天,山竹林遍野,踏着倒塌的古木朽树,我一边拍照数人难围的苍天古树和山竹林,一边艰难地朝前走。由于当日山路易行,走不多时,来到行人宿营地驷窟和尼贡岩洞中间地带。


  一到驷窟和尼贡岩洞中间地带,向导又把去向拐朝北。朝北无路可行,面前勾剌遍野,拦住去路。向导拔出挎在腰间的砍刀,熟练地挥舞砍刀,砍去面前的刺藤,开出一条山路,我踏着新开的山路紧跟向导其后,不多时又来到扎木干河边,又踩着横挡在扎木干河上空的朽木跨过扎木干河,来到扎木干河北岸。


  北岸勾剌藤更深,更密,其上是古木林和山竹林,挡往了去路。此刻,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向导又拔出砍刀,砍去面前横挡去路的剌藤,新开出一条长长的山间小路,我顺沿这条小山路,踩着松软的山土,高一脚,低一脚艰难地行进在剌丛间。


  在行进之中双脚不时地下陷。刺蓬刺破了双脚的皮肉,不停地流出血来,我走过刺丛,进入古木林和山竹林,面前又是一阵阴暗幽深,看不到天地和太阳,身影行进在阴暗的古木林和山竹之中。


  不远处传来潺潺水流声,我猛然抬头,看见有一股腿粗的溪流从天而降,天地和阳光也现出了原形,知道我已走出了古木林和山竹林,前面是山草和毛竹林。此刻,我又有“枊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天地为之开阔起来。


  我顺沿山草和毛竹林,往上爬行三、四丈,再爬过一道石阶,便到达东山腰燕子洞——依玛干窟。


  东山腰燕子洞属三洞之王,也是南北座向,洞口宽一丈有余,高一丈四,深八十二丈,洞口右壁地上有一乳石生成的大象直立,南侧为石凳,并有靠椅,右壁上有一乳石生成的长蛇,既像蟒、又似龙,它们似洞口之守卫,立于洞口两侧。


  蛇龙之上是苍鹰,其余形象模糊。往里行至八丈有余,洞由南北向拐朝东,洞越走越窄,高不足一米,宽二尺有余,并以两根乳石柱把洞隔开,形成两个小洞口,南窄北宽,南侧不能入口,北侧可蜷曲身躯爬行,走失方向则不可出洞。走过小洞,洞面宽阔,可直立行走。


  洞内石壁上有乳石生成的兽头颅、鳄鱼,白鱼、玉兔、玉猪、獐子、岩羊、虎狼、石牙、男女生殖器,头戴乌沙帽的人直立于壁,既似人又非人,这些怪物有立、有坐、有卧,栩栩如生,活灵活观。


  更有甚者,在灯光映照之下,黑蒙蒙的洞内,石壁竟会反射出万道金光,把黑洞照得通明,使人眼花缭乱,也许其内有红绿宝石,或灯光射入大蟒的眼中而反射出奇异的光芒,从照片提供的资料看,一闪光的动物嘴口衔一闪光的光环。所有这些,都已进入我的镜头,看到这一切,我在洞内情不自禁地赞叹:“啊,伟大的大自然,你那神奇的*斧神工,使山石变成千姿百态的宝物”。


  我回到洞外,已是整整四个小时。在洞外,我分别为两个向导拍摄了一张照片,也请一名向导为我对着东山腰燕子洞拍摄了一张照片,以作纪念。拍摄完照片,我就乐而忘返了。


  此次燕子洞之行,已回答了先前言传的一切真伪,我在洞内未曾见到过铁锅和三脚架,民间也许说得有点夸张了吧。

作者简介

叶世富,男,怒族,云南怒江福贡人。爱好钓鱼,写作。早年毕业于昆明师范学校,后相继到云南大学、复旦大学深造。曾从事过教育工作,并担任过新闻及*府文化部门的领导职务,曾加入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福贡县怒族学会。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创作先后在国家、省、州、县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先后收集整理出版发行《怒族民间故事》、《怒族婚礼歌》、叶世富论文集《论怒族宗教与文学》、《心灵的赞歌》。获奖作品有《我的一位恩师》、《清明时节怀父情》两篇入选《当代散文家》第四卷(年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怒江州广播电视局退休人员(已故)。

李燕娜,就职于福贡县妇女联合会

座右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编 辑:蜂雪 

责 编:李孙清

投稿联系:  

投稿邮箱:fglsq

.
1
查看完整版本: 石月之声middot福贡韵燕子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