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徐霞客游线申遗
报道组 郑积亮 余静轲
徐霞客三访江山留下的丰富文史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徐霞客游历考察江山点多、线长、面广,保存较好,有利于历史还原和文化挖掘。
4月16日上午,在全国徐霞客游线江山申遗工作座谈会现场,人头攒动,10余名来自全国徐霞客游线申遗委员会、推进委员会的专家在实地考察、听取申遗工作情况汇报后,对江山市申遗进展进行了评审,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连串的意见和建议。
明代徐霞客分别于1620年、1628年和1630年三次到访江山,在其撰写的《徐霞客游记》中,有2600多字描述了江郎山、仙霞岭、廿八都古镇、浮盖山等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
长期以来,江山市认真抓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不少徐霞客重点考察、历险、记述的地点都保存良好。得知中国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活动启动后,该市迅速行动,按照标志地认证办法,及时开展文化遗产普查整理等前期工作,并聘请了江山文化领域的11位专家担任特聘专家,编制上报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申报材料。
尽管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距离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要求仍存在差距,希望在专家们的帮助下,找出不足,尽快进行整改。 江山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直言。
座谈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不避矛盾,既摆问题,更提建议,现场气氛严肃又不失融洽。徐霞客游线申遗首届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协委员张廷皓说,要以徐霞客游线申遗为契机,深入挖掘市域内徐霞客游线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丰富完善徐霞客游线文化内涵。江山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深入挖掘和保护江山徐霞客游线文化,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为徐霞客游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基础性研究资料,最终推动徐霞客游线申遗在国家层面的统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