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31电(记者沈秋阳杨月)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及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在京发布了《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国教育扶贫报告(~)》。蓝皮书指出,近年来,文化传承、文化凝聚、文化滋养、文化认同、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为脱贫攻坚带来强劲动力和勃勃生机。
“十三五”时期不仅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中国教育扶贫报告(~)》以决胜阶段中的教育扶贫领域为切入点,既对此期间发布的多项政策制度及其落实情况做出宏观把控与翔实梳理,又广泛深入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对具有省域特色的教育精准扶贫情况做出实例汇总。本书通过对~年我国教育扶贫总体进展与成效进行系统梳理,旨在为依靠教育助推我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借鉴。
云南省福贡县鹿马登乡的傈僳族非遗工坊里,39岁的余李妹和4个工人正在缝制傈僳族传统服装,穿针引线非常熟练。“我是残疾人,13岁时得了肌肉萎缩症,没有了力气。”余李妹曾去广东打工两年,返乡后他摆了个补鞋摊,但收入并不稳定。这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挂牌后,他来到这里,担任技术员。“我是党员,我要跟党走,依靠共产党,还要带着大家一起好好干!”
报告分析了一些区域探索的教育扶贫典型做法。其中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经验获得了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