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高山上的的驿道
它位于海拔米的山上
这是一条贯穿中缅的通道
起点位于鹿马登山上
从福贡县吉布得到缅甸极明
是中缅两国边民相互往来的交通要道
这是一条商道
也是一条抗战道路
它是福贡县边民与独龙江的
主要通商步道和交通要道
也是抗战时期远征军的归国路
至今仍是福贡县的商贸通道之一
它就是亚坪古道
“亚坪”意为悬崖峭壁
亚坪古道从清朝时就已开辟
民国二十年修筑
整条路经过福贡县鹿马登乡
阿鲁底村—吉布得—巴甲都—
娃阿底—亚坪—恰马底—
斯拉甲—噶腊底(翻越高黎贡山矢孔山口)
最后到达缅甸俅极明
全程长约24千米路宽1.3米
曾设有三个驿站
年八月至九月,中国抗日远征军第五军第九十六师从缅甸翻越高黎贡山经亚坪古道进入福贡境内的石月亮乡,共十八个单位部门共计二千六百余人,在福贡县境内略作休整、补给后经过福贡、知子罗向兰坪回归。
年,国民党大理军与福贡设置局派民夫修整阿鲁底赴缅道路。
年缅甸独立后,十一集团军回国,修整为人马驿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多次整修。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民兵修正古道。
年,前哨排抽调民兵将原来攀藤爬壁的陡壁古道,修成人马驿道,这是军民共同修筑的道路,中国路段被亲切称作“团结路”。
年开始,国家拨转款修建钢索桥,拓宽亚坪古道,现古道途中还残存有第五军部分直属部队及九十六师渡江所用蔑制溜索遗迹。
年亚坪古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开发亚坪边境的森林资源,年1月,福贡县人民政府与丽江巨甸林业局协商,用资源补偿的办法,修建了亚坪简易公路,原亚坪古道(废弃/被覆盖)。”(《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志》记载)。现在的亚坪路段建设为标准林区公路,路段铺设为柏油路,宽约6米,经过亚坪大桥、波多瓦底、思拉加、嘎拉底、日吗谷底等地抵达30号、31号界碑,作为边境贸易的主要通道。
来源:微游怒江(李毓蕊)